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討論四: 碳標籤, Carbon Labels: 台灣碳標籤與生態標籤

張圖是我原本打算參加環保署2009年9月舉辦的台灣碳標籤徵選活動的設計圖. 不過沒來得及參加 (殘念...><). 讓它在這個地方小小登場一下...

概念很簡單, 當我們減少CO2的同時如同培養一株小小豆苗, 象徵希望, 恢復大自然原有的面貌, 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雖然每次想到這件事就有點懊悔~~ 不過呢台灣碳標籤將在今年2011年3月就有可能出現喔 (新聞)! So, 撇開上面殘念的作品, 還是好好討論一下"碳標籤"是什麼碗糕~~

什麼是碳標籤?
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完成碳標籤的國家 (2001年英國政府成立Carbon Trust, 於2006年推出碳減量標籤, Carbon Reduction Label), Carbon Trust對碳標籤是這樣定義的:


"A Carbon Reduction Label shows you the amount of CO2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as part of a product's manufacture, distribution, use and disposal otherwise known as its carbon footprint."


它的意思是, 碳標籤主要標示生產產品時的各階段過程包括原料取得 -> 製造 -> 運輸 -> 消費者使用 -> 廢棄處置等最終階段, 所產生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總和, 稱之為碳足跡.


可能有人會誤認碳足跡指的只有二氧化碳. 事實上, 生產產品時除了排放CO2, 還有其他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 (greenhouse gases, GHG): 甲烷, 氧化亞氮, 全氟碳化物, 氫氟碳化物, 六氟化硫等主要六項. 借用一張圖來說明:

主要溫室氣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度
                                                                                                                           資料來源: IPCC Reports
上圖就是各項主要溫室氣體佔總排放的比例, 另外我們會發現CO2比例佔最多.

所以碳標籤所標示的溫室氣體排放數字不一定只有CO2, 是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總和喔! 那為何稱為"碳"足跡"碳"標籤呢? 如前面所說, CO2是最主要也是最多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 (光使用石化燃料就佔了56.6%), 所以將二氧化碳視為影響全球暖化的主要因素. 若是以台灣的情況來說, CO2就佔了近87%的溫室氣體排放比例, 其影響性更勝全球的平均! 所以簡稱為碳足跡, 碳標籤. *1


碳標籤簡介
在介紹碳標籤設計的意義和內涵之前, 先稍為簡單介紹標籤的圖案與數字意義. 英國碳標籤是世界第一個推動的國家, 相關規定與制度也較為完整, 所以許多國家會參考英國所制定碳標籤的內容. 在介紹台灣的碳標籤之前, 先簡介英國碳標籤的特色. 

英國碳標籤

英國碳標籤
其實就圖案來說, 一些國家都是以"腳丫子"意象為碳的足跡. 由上往下說明好了:


(一)最上面的"working with the Carbon Trust"就是核發標籤的單位.
(二)160g指的在產品的生命週期 (就是從原料到丟棄的階段)中所排放的CO2總量, 展示的單位可以是g, kg或是tones, 換句話說, 也就是碳足跡的size.
(三)CO2來簡化代表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Ex: 160g CO2 指 總共排放了160g溫室氣體量).
(四)最下面的per 250g serving指的是測量 (功能)單位, 簡單一點來說, 譬如每包, 每件衣服, 每台...等等, 都是我們熟知的民生用品單位. 當然, 更進一步的話, 可以是每平方 (IC的晶圓), 每立方 (氣體, 天然氣), 每kWh (用電的度數, 千瓦)等等.

台灣碳標籤幾乎也是標示這些訊息. 所以, 我們可以簡單讀出上圖碳標籤的意涵:

         碳標籤: 每一包250公克重的產品 (或服務)所產生的碳足跡 (溫室氣體)是160g



台灣碳標籤
台灣碳標籤
上圖很清楚說明台灣碳標籤的基本意涵. 同樣地, 右下角所標示的"Carbon Footprint Taiwan EPA"指的是核發機構, 也就是我們的環保署, 而綠色愛心的地方則是標示排放的CO2及單位, CO2同樣代表所有溫室氣體, 最後在下面同樣也會標示此產品的測量單位. 

主要標籤的設計就是標示出這四點 (接著有較詳盡的比較). 而台灣碳標籤有兩種的樣式:


當然, 主要是搭配產品的包裝外觀去選擇印上哪種樣式囉! 

除此之外, 台灣還有另外一個認證機構所核發的碳標籤, 由台灣區電機電子同公會 (簡稱電電公會或TEEMA)在2009年11月與工研院綠能所合作所推動的碳足跡標籤, 主要是協助企業推行產品碳足跡盤查, 查證, 頒發碳足跡標籤, 像是奇美電子, 華碩等企業也有電電公會的碳標籤認證, 來協助創造綠色商機. 而TEEMA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推動電子電機產品碳標籤的公會. 
TEEMA碳標籤. 
          
同樣標示CO2的排放量, 左邊則是台灣地貌. 目前國內, 台灣以環保署及電電公會為碳標籤的主要認證機構.

透過以上簡單的介紹, 應該對碳標籤有些概念了吧! 接著將以上的概念歸納, 再詳盡一點說明帶給我們什麼訊息.


碳標籤的四個構成要素
將以上的介紹歸納, 碳標籤主要的四個構成要素: 

1.碳足跡本身的圖案

2.碳足跡的計算數據

3.被認可的碳管理基金會或政府機構

4.藉由企業的承諾減少碳排量, 若沒達到即取消碳標籤的使用資格

接著我舉例說明以下兩個case皆符合上面四點基本要素. 下圖是台灣在產品上所標示的訊息:
資料來源: 環保署-環保政策月刊 (99.8)
圖的左半邊, 我們馬上可以讀出此產品碳標籤: 每400ml的某產品所產生的碳足跡是800g. 另外一邊, 標示驗算碳足跡的國際標準以PAS2050為依據, 以及產品在各個生產過程中排放的CO2所佔的比例, 發現消費端使用時排放最多的碳足跡 (50%), 也就是說, 廠商應該先致力於減少消費者使用時的碳足跡.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的附註說明, 建議消費者應該如何正確處理用完的產品, 例如如何回收或是清理等, 也是與消費者溝通的一種方式, 順便建立正確的環保觀念.

接著我們再看看英國它又有怎麼樣的不同呢.

同樣地, 左邊是每一件衣服在生產過程中排放CO2的比例, 以農地種植所獲得的棉料佔最大的比例. 此外, 在右下角說明產品之間的比較. 同樣有碳標籤認證的產品, 這個產品使用的電力是再生能源所以只有650g, 沒有使用再生能源的產品則排放6500g. 這是一項新訊息, 同類產品還可以選擇對環境較友善的產品囉! 未來在台灣推動碳標籤的下一個步驟就是讓大眾能夠清楚比較產品之間的差異, 也提高產品的另外一種競爭力!

我想到一個點. 產品碳標籤有可能會是負的碳足跡嗎? 於是我找到ㄧ個產品-573g的例子.

資料來源: Guayaki
這是美國某家廠牌的生命週期表. 強調產品從原物料到製成最後處理, 所產生的CO2是負的排放量. 此製造產品甚至可以碳中和之後還有多於碳匯 (不過這僅是消極的行動). 這是一家美國賣茶的公司, 上面製造過程的原料, 是從自然的森林中所採集, 因為是樹木本身會吸收CO2 (光合作用應該都知道吧), 所以一個產品所需要開採的茶葉本身並不會排放CO2 反而吸收CO2, 所以加加減減之後產品標識的碳足跡變成負的, 所以才有負的碳足跡的概念!

下次如果看到產品有負的碳足跡時, 請別訝異.


碳標籤的目的
以上這兩個case來說, 都符合以上四個要素, 稱之為碳標籤的基本要素, 才具有真正的意涵. 那麼, 我們為什麼需要碳標籤呢?

碳標籤設計的意義
碳標籤不會只是一串數字.了解之後, 碳標籤提供我們生活哪些訊息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從上面的例子已經說明其意義, 主要有四個:

1.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管道

2.企業已做出承諾, 減少其產品的碳排放量

3.如何讓同類的產品比較彼此之間的碳足跡

4.讓消費者知道透過最有效的途徑, 藉由準備, 使用, 清洗或處理來減少自己的碳足跡


碳標籤其他選擇性的要素
其實目前台灣僅是推廣階段, 所以廠商都是自願去計算碳足跡, 然後申請碳標籤的. 當然我前面舉例的兩個case說明了很多資訊, 但沒有一定得秀出來, 產品可以依內容或包裝去斟酌:

1.教導的內容. 如碳足跡如何被計算出來. 甚至解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準備的食物, 洗滌的衣服之間的關聯性, 是如何被測量等.

2.提供產品比較的資訊. 讓消費者清楚知道同一家公司同類型不同款的產品之間的碳足跡差別.

3.將消費者可以降低碳排量的行動標示在標籤上. 透過這樣內容的展示來引導消費者如何減少碳足跡的觀念與方法, 如吃哪類的食物或是怎麼洗滌衣服可以減少自己的碳足跡等.


總之, 既然願意秀出產品的碳排放量, 誓勢要減少自己的碳足跡. 所以標示碳標籤的公司, 其產品及服務是被要求要減少它們的碳足跡, 以英國為例, 若未能在兩年內達到承諾的減量, 則該產品不能繼續使用碳標籤. 台灣未來也朝這個方向發展. "碳標籤"不但是企業承諾減少碳排放量的象徵, 也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 協助我們選購對地球傷害或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商品或服務, 為愛護地球作出貢獻, 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環保價值觀, 也間接促進綠色消費與發展!

這些訊息訴說著, 未來我們應優先選擇較低碳足跡或承諾減量的產品或服務, 一方面誘使廠商致力改善產品的碳足跡, 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碳標籤對廠商而言是一種綠色行銷, 對我們消費者而言是一種綠色消費, 在於共同發展綠色經濟與對抗全球暖化. 也就是所謂的社會責任, 生態, 經濟的三角關係.


世界各國的碳標籤
目前推行碳標籤的國家不多, 台灣算是剛起步不過也算在先進國家之列了. 這邊蒐集了各國碳標籤的圖案, 或許以後出國買東西時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喔!

日本 - Carbon footprint


韓國 - CooL (CO2 Low) Label

泰國 - Carbon Label

澳洲 - Greenhouse Friendly Label

英國 - Carbon Trust Carbon Reduction Label

法國 - Groupe Casino Indice Carbon

德國 -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美國 - Carbon Labels

加拿大 - Carbon Counted

瑞士 - climatop

歐盟 - Carbon Labels


多樣化生態標籤
前面說了很多有關碳標籤的故事, 除了碳標籤還有別的嗎?

在這邊要給大家一個觀念. 碳標籤僅是衡量產品或服務對環境, 生態的影響或衝擊的指標之一, 只是一項工具, 因為評估生態影響是相當複雜且多元的, 很難用一種統一的指標涵蓋一切,碳標籤確實是比較容易評估些, 因是只要單單看CO2的排放量然後致力減量, 至少就目前的研究是可以減緩全球暖化的.

不過仍有一些問題. 除了注重溫室氣體, 是不是應該聚焦在最後生產的物品可否回收? 是否是降級回收或是升級回收呢? 畢竟無論如何都還是會有碳的排放, 真正面對的是產品本身原來的設計是否能夠利用使用後產生的廢棄物呢? 我發現這一塊, 有相當大的潛力. "回收設計"將會是別於碳標籤另一種不同概念的方向.

所以, 市面上已經發展許多不同的生態標籤, 可能是測量的標的物不同, 也有我說的針對產品從新設計, 重新成為新的綠色產品認證等等. 有些其實已經開始在run了.

簡單介紹幾個未來越來越夯的認證標籤~

食物里程
像是食物里程標籤, 就是產品到你嘴巴中間的運輸距離, 排了多少CO2, 用距離來表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食物里程標籤

別說這麼多, 影片告訴你食物里程是怎麼來的:


Food Miles from Dongchan Gi on Vimeo.


水足跡
概念與碳足跡一樣, 即產品從原料到丟棄消耗了多少水資源 (稱之為虛擬水的概念). 水的利用也關係到整個環境, 使用大量的水除了也會製造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廢水的再利用也是公司在製造產品過程的重點, 每樣的產品包括養一頭豬都會有水的消耗.
水足跡標籤


C2C認證
所謂Cradle to Cradle (搖籃到搖籃)的概念去衍生的, 也就是回收設計. 不是”零碳排”或是”零廢棄”, 而是可以升級回收100%再利用的創新綠色產品. 把產品當作是大自然般循環的概念, 把廢棄物變成養分, 而不是減少廢棄物或是零廢棄物, 不斷地重複利用, 資源不會再耗盡.
C2C認證標籤

FSC認證
森林管理委員會是國際的認證組織, 擁有這項認證的產品, 製造紙的樹木與地區是經過嚴格的管理, 在合理範圍砍伐森林, 或是使用再生林, 不濫伐, 不破壞原有的大自然生態, 將所製造的紙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FSC認證標籤


但是這中間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 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才是真正對環境或是大自然好的? 回收的東西一定比較環保嗎? 適度地採集或應用大自然的原料 (如:森林, 水)是否也是好的選項? 環保應該要捨棄便利性嗎?

你覺得呢?

無論如何, 事情永遠都會有個開端.

今天想分享碳標籤除了知識以外, 希望能夠了解它對環境的意義為何, 還有真正暸解綠色產品所帶給我們的影響.

下次有機會的話, 再繼續介紹與我們未來有關的生態標籤,!!



附註:
*1:2006年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資料. 有關我國溫室排放的結構與策略請參考台灣推動碳減排架構與策略 (2008).




參考資料與網站:
圖片與影片引用來源: